4月14日至15日,由我校“汉语言文字学”重点学科承办的“第一届中国语言及方言语言接触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泉州举行。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台湾新竹教育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全国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26位语言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0篇。4月14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由校领导林华东副院长主持。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戴庆厦在会上作了主题为《语言影响获得与语言内部机制——必须加强语言内部机制因素对语言影响获得制约的研究》的发言。他认为,研究语言影响除了要梳理受语获得的现象和规律外,还要进一步探索致使语言影响获得的因素,促使受语获得的因素,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但内部结构机制是更重要的。厦门大学李如龙教授在会上作了主题为《汉语方言的接触与融合》的发言。他指出,汉语方言历史上曾经有过频繁的接触。研究方言的接触和融合才能为方言定位和分区,并可考察在接触和融合中表现的方言演变的规律。上海师大潘悟云教授在会上作了主题为《历史层次分析中的若干问题》的发言。他认为,语言接触的研究在国际上是一个热点课题,我们应该努力做个案研究,进行细致的观察考量分析;中国的语言接触是个非常好的平台,大家应该在这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国社科院吴福祥研究员也在会上作了主题为《关于接触性语言演变研究的新进展》的发言。他的文章首先基于托马森的研究框架,综述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的相关问题,并介绍近年来有关接触性语言演变研究的最新进展。
本次会议对推动泉州师院汉语言文字学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校汉语言文字学科的老师全程参加了会议。(人文学院 吕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