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由我校专门史重点学科、泉州学研究所和学报编辑部共同举办的“闽南历史与文化生态研讨会”在东海校区行政楼大会议室召开。这是我校校庆的首场学术研讨会。我校林华东副院长、厦门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何乃川教授、汕头大学文学院博士陈景熙、泉州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名誉馆长王连茂、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鹏、原泉州闽台博物馆副馆长黄炳元、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林国强、泉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陈建中以及我校泉州学研究所全体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林华东在会上致欢迎词。何乃川、王连茂、陈景熙、陈鹏、黄炳元、陈建中、吴幼雄、戴冠青等在会上发言。我校泉州学研究所所长陈桂炳作开篇发言。会议由学报编辑部林振礼编审主持。
与会代表在发言中指出,闽南文化由不同历史时期南移的中原文化与古闽越文化、外来文化多次交融、长期积淀发展起来,并传播到台湾、东南亚及世界各地。闽南文化遗产从语言、服饰、饮食、建筑到民间习俗、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等都与闽南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闽南文化中的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木偶戏、木版年画、德化瓷烧制工艺等22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一大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其中的代表。
据悉,中央文化部于2007年6月9日(国家第二次文化遗产日)在北京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颁发了牌匾。福建省人民政府于2007年7月13日成立了以汪毅夫副省长为组长的26位人员组成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其中包括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市领导)。近日,我校申报闽南文化生态研究基地已经获得省教育厅批准,即将进入评估阶段。(许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