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翻开陈建福先生的“公益事业统计表”,密密麻麻的捐赠项目一览无余:大到捐赠各种慈善机构、捐建学校校舍,小到捐助学生学费和老人生活费,事无巨细,体现了他以“善道”为先的公益情怀。他带领企业稳健发展、创造财富的同时,将慈善事业结合上古舜文化思想,用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方式,走出富有自己独特魅力的慈善大爱之路。
□本报记者 曾聪虹 文/图
人物名片
陈建福,福建晋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泉州市教育基金会永远名誉会长,晋江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晋江市慈善总会永远荣誉会长、罗山中学董事会名誉董事长、晋江市罗山商会会长。
将舜文化融入慈善事业
古时舜帝“明德”思想主张重德治,行教化,讲求社会和谐和孝道,树立刚健自强的人生态度。作为福建晋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福不仅传承了舜文化,更将其实践到了自己的慈善事业、企业治理与个人品行的修养中。
陈建福出生于晋江罗山镇福埔村。在陈建福还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他要与人为善,要辛勤劳动,要致富不忘乡亲。作为虞舜后裔的陈建福,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自小就受到虞舜之德的浸染熏陶,“至德至孝,存身立德,仁义为善,爱亲助邻”等思想在心中生根发芽,并且不断地茁壮成长。
在发展和管理企业上,陈建福始终坚持“做好每一件事而无过失,注意每一个细节而不马虎懒惰,忠诚讲究信义而不厌倦”的思想,他认为,做企业和做人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能做到言行一致,谨慎办好每一件事,减少偏差,注意行为中的每一个细节,忠诚盛行于内,推广于外,企业就会树立起良好形象。在陈建福的带领下,企业效益快速增长,企业知名度日益凸显。
扶贫济困 襄助教育公益事业
在发展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陈建福也不忘奉献社会,他提倡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关爱困难群体,热心于发展教育、关爱老人等公益事业。1992年,他在自己还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毅然拿出20万元,捐献给本村的福埔小学,接着罗山中学、泉州师范学院、晋江市慈善总会和泉州舜帝纪念堂等单位的捐资榜上,都留下了陈建福的名字。
在晋江市罗山中学,有一幢以陈建福名字命名的“建福教学楼”。他是罗山中学首届董事会董事长、第二届董事会名誉董事长。2000年以来,他共计为学校捐资人民币250多万元,而且身体力行,对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2012年,陈建福个人成立了晋江市晋兴金锭慈善福利中心,专门用于开展社会救助,帮助弱势群体提高发展能力。2013年至2016年,他耗费3000多万元建造了一幢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高20层的金锭慈善大楼捐赠给晋江市慈善总会,交由晋江市慈善总会进行管理出租,所得租金全部用于扶贫济困。从2012年开始,他创办的福利中心每年都给28位困难老人按月发放生活费,帮助困难老人安度晚年。2017年12月,当他得知泉州市教育基金会换届、第四届理事会成立时,他又慷慨捐资100万元,支持发展泉州教育公益事业。
至今,陈建福的助学、助医、助残,赈灾、扶贫济困等各种捐款累计约6000多万元,2008年,晋江市政府给他颁发“兴教助学,功在千秋”牌匾;2010年、2013年,陈建福两度荣获福建省政府颁发的“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他还获得“慈善公益事业功勋奖”“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个人奖”等荣誉。
陈建福的慈善情怀,也深深影响了家人。陈建福简办婚丧喜庆活动,将节省下来的开支用于公益慈善事业的主张,得到家人的一致支持。2015年,陈建福的爱孙陈东权16周岁生日、侄子结婚,他各向晋江市慈善总会捐赠善款200万元,用行动将“面子”工程改变为解决需要帮助的“里子”问题上,为后辈树立了榜样。2014年年底,晋江市政府为陈建福家庭颁发“慈善世家”牌匾。每每提到他的善行,家乡的百姓们无不交口称赞。
原文链接:http://szb.qzwb.com/qzwb/html/2018-09/03/content_428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