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光场调控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取得重要进展

创建者:时间:2025-04-25浏览次数:10

近日,我校光场调控研究团队的创新成果在中国激光杂志社主办的光学领域知名学术期刊《Photonics Research》(SCI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6.6)上发表,并获编辑部特别推荐为“Editor's Pick亮点文章。这是该团队继去年初在《Nanophotonics》(SCI二区,影响因子6.5)发表封面文章后,在焦场拓扑调控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

这项题为“Spin angular momentum engineering within highly localized focal fields: from simple orientation to complex topologies的研究成果(Photonics Research,2025, 13, 995-1009),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4π聚焦系统的自旋角动量(SAM)定制新方法,实现了从简单指向到复杂拓扑结构的精准调控。团队创新性地结合时间反演技术、偶极子阵列辐射理论和德拜矢量衍射积分理论,首次在亚衍射极限焦斑中实现了SAM斯格明子(Skyrmion)和双半子(Bimeron)拓扑结构的灵活调控。该技术突破性地实现了包括极性、涡度、螺旋性及二维拓扑平面等多自由度的精确控制,为光学微操纵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论文以泉州师范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曾永西副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泉州市桐江学者詹其文上海理工大学教授担任通讯作者,我校光场调控研究团队余燕忠教授、吴平辉教授、陈木生教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该团队在焦场拓扑调控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之一。在2024年1月,团队就在《Nanophotonics》(SCI二区,影响因子6.5)发表了关于电场矢量基斯格明子拓扑设计与多维调控的研究成果(Nanophotonic, 2024, 13, 251-261),并被遴选为当期封面文章,彰显了团队在该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

据了解,我校光场调控研究团队长期深耕复杂光场设计与微纳光子学应用研究,近年来在多个前沿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近五年来已累计发表SCI论文20余篇,展现出强劲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此次成果的发表,标志着我校在光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相关学科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电工程系、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