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1日至15日,海洋与食品学院陈朝阳高级实验师、陈怀宇高级实验师带领2016级生物科学专业和2016级海洋技术专业学生在洛阳江红树林保护区和惠安崇武等地进行海洋生物学野外实习。实习内容包括:海洋生物标本的鉴定、经济水产动物的养殖、掌握不同海滨环境下动物的分布规律、潮汐计算方法、采集和保存海洋动物标本的基本方法。
6月11日下午退潮后,两个专业的学生在陈朝阳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洛阳江红树林保护区,对当地的蛏田、蟹塘、条石牡蛎区以及红树林生境进行了实地观察。红树林的野外实习虽然艰苦,但学生们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征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同时对缢蛏和牡蛎等福建本地主要的水产动物的养殖过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6月12日上午,参与实习的师生来到惠安港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该公司的标本室和养殖场进行了参观。在标本室里,同学们看到了玳瑁、海马等珍稀和经济水产动物的标本,对未来标本室的扩建计划也充满期待。在对虾和贝类的养殖车间,同学们见到了各种水产养殖的专用设备和工具,对饵料藻种的培养、亲贝的促熟和催产、养殖用水的水质保障等关键方法有了初步了解。港德公司的参观结束后,师生们又来到泉州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的海洋科普馆进行了参观。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对海洋地理、海洋化学、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灾害防御等学科知识有了初步认识,对中国的海洋研究历史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科普馆的3D展示厅,同学们见到了多种海洋生物的全息投影,不禁惊叹科技的进步。
6月12日下午至6月13日,两个专业的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赶赴崇武青山湾,对该海区潮间带生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在陈朝阳老师的介绍下,同学们对岩相潮间带和沙相潮间带的生物分布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采集了海葵、海绵、海胆以及贝类等多种生物标本。当日晚上,各专业的学生在陈朝阳老师的带领下对日间采集到的生物标本进行鉴定、归类和标记,并辅以相关照片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6月14日上午,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对当地水产品市场进行了调研,并对学生拍摄的水产品照片逐一辨认和讲解。该实习项目的意义在于使学生掌握对常见水产经济动物的鉴别方法,了解不同水产动物的经济价值,为今后从事生物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6月14日下午,两个专业的学生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完成了实习考试。
通过野外实习,学生们巩固了课堂知识,对生物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都得以增强。实习结束后,学生们均表示获益匪浅,并期待今后还有更多深入一线的实践活动。(郭笑宇陈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