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乃平学术讲座预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2-19浏览次数:44

 

 
 
学术讲座信息:
12-22星期四15:00 在孙中山纪念堂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学术讲座《从美术看东邻》(主讲:关乃平 日本东京东洋美术学校教授)。请各位师生届时参加。
关乃平简介
关乃平满族,19459月北京出生。曾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中西画均擅长。1983年赴日本,1986年起任东洋美术学校中国水墨画科主任教授,且常年从事中日美术交流。已举办个展19次,参加各国联展数十次,并多次获奖。如1996年获日本现代文化艺术奖、瑞士世界和平画家称号,1999年获日法艺术交流大赏,美国二十世纪艺术贡献奖及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赛的国际荣誉金奖等,作品被各国名人、美术馆广泛收藏。曾主持1997年首届国际水墨画研讨会,多次担任画展的评委或委员长。近年来除个人画集外,共出版专著四册、主编十册。兼任中央美术学院客座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员驻日代表、国际水墨画交流协会会长。
关广志、关乃平和关悦祖孙三代来自社会底层,靠着真诚做人、力求上进的朴素的生活信念,不断实现着留学海外的夙愿。三代人互不相同的留学道路连缀起来,构成了完整的百年中国留学史。
   
(一)
   
关广志,1896年出生于吉林市松花江畔大蓝旗屯的一个满族贫苦农民家庭。因为是长子,他年纪很小就担负起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二十年代的中国,上海等地开放较早,受西方文化感染较深,在东北要接受西方文化则比较困难。关广志自幼酷爱绘画,从沈阳美专毕业后,转赴上海和北京学习。关广志当年常去基督教青年会学英文,学绘画,受到一些英国医生、牧师和画家的赏识。后在他们的鼓励下赴英留学。
    1931—1934
年,关广志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当研究生,专攻水彩画和铜版画。鉴于当年中国美术界的俊才如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吴作人等大都赴法国学习绘画,关广志算是美术界最早的留英学生,并深得英国水彩、水粉及铜版画真传。
   
关广志一生创作了上千幅作品,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大部分流传国外,成为国际上知名的中国风景建筑画家。从英国归来后,关广志先后在燕京大学、国立艺专、辅仁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建专、清华大学任讲师、教授,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的美术教育。
   
关广志的夫人王汝澜,于1937年赴日留学,进日本女子高等师范学习,不久又转至早稻田大学学东洋史,是中国较早的赴日女留学生。
   
第一代留学生追求的是科学救国、文化救国之路。像关广志夫妇出国留学,最关心的是学有专攻。他从来没想留在英国,脑子里没这个概念。关广志归国时带回大量的英国画册、画具,还有当时中国绝无仅有的铜版画机器。
   
(二)
   
关乃平,关广志之子,1945年生于北京,曾就读北京四中、中央美院附中等著名学校。1966年高中毕业后分配到北京郊县,一呆就是8年。1976年调回北京,1978年入铁道出版社任美编。1983年赴日留学,入读东洋美术学校绘画研究科。1988年,在日本创办第一家中国画科,传播中国水墨画艺术。关乃平迄今已成为中日美术交流的重要桥梁,他的作品也在日本和国际上多次获奖。关乃平自我定位为一名足球博彩,正是这位普通的足球博彩成为留日新华人的代表,并受聘出任中国侨联首批海外顾问。
   
关乃平回忆起自己的出国,感慨万千。他认为,虽然文革耗费了一代人的青春,但改革开放政策给了第二代留学生一个希望,一次机会。当然父母早年的留学经历也给自己的血液里留下了一些不安定因素,虽然生活已趋安定,自己还是愿意出来闯一闯,期待搭上岁月末班车,补回失去的10年。这种想法,在当时及稍后出国的第二代留学生中带有普遍性。他们希望通过留学,重新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和发展机遇。
   
中国的蒸蒸日上为第二代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发展提供了支援。关乃平认为他坚守的岗位虽小,但背后有中国两大最高美术学院的支持,有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支持,这使他能厚积薄发,在日本底气十足地宣传中国文化。
   
第二代留学生背负着时代沧桑,克服种种艰难困苦,在相当长的时空跨度里完成着自己的历史使命。今天,无论是回到中国还是继续留在海外,他们都已成为社会中坚,是真正的继往开来的一代。
   
(三)
   
关悦,1973年出生在北京,13岁时,关悦随母亲来日与父亲团聚,成为第三代小留学生。1990年,17岁的关悦只身赴美留学。10年间,关悦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和电脑信息专业硕士两个学位,并在美国硅谷就职。
   
关悦这一代是幸运的,因为在百年中国留学史上,他们再也不必承受父辈们的坷坎遭遇。只要有理想,有能力,有追求的精神,他们想飞多高,想走多远都能如愿以偿。他们从小生活在国际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里,自己终将成为一个国际人。
   
与爷爷和父亲30多岁才出国留学相比,关悦13岁来日,17岁赴美,年龄小,适应快,优势尽显,来日不到两年,关悦就在初三国语年级终考中,在300多人中夺得第二名,为中国人争气。中学毕业时,作为学校接受的第一名外国学生,关悦成为受区教委会表彰的优秀生。她还在《每日新闻》举办的日语讲演大赛中获第二名。1989年,关悦随父母赴美国旅行,并自主选择赴美留学,展开更广阔的人生。父母认可女儿的国际眼光,尊重女儿的人生选择,并给予女儿全力支持。
   
关乃平说,女儿赴美留学10年,生活方式难免美国化,但她写英文,说日语,思维方式还保持着中国特色,如心系故土,敬养父母等。
   
百年中国留学史,在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身为百年中国留学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关乃平认为,21世纪是全球化时代,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竞争与融和,绝对需要国际化眼光。留学是获得国际化眼光的重要手段。拥有国际眼光之后更要有实际的能力。新世纪的海外留学生必须与祖国、故土联系在一起,心中永存着乡情和血肉,才能在海外获得更坚实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