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日报:“海丝传奇——梦回古泉州刺桐”展览侧记

发布者:司甲鹏发布时间:2020-10-23浏览次数:558

2020年10月23日  







  10月1日,由泉州市社科联、泉州市文联、泉州美食城主办,泉州师范学院科研处、泉州市美术家协会、海丝视觉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承办的“海丝传奇——梦回古泉州刺桐”展览在泉州美食城拉开帷幕。

  这场为期一个月的美术作品展,自开幕以来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及好评,在今年的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更是成为网红打卡点。与往常所见的艺术展览相比,此次展览的规模和形式都十分特殊——展品只有一件,为长达十米的中国画长卷《古泉州海丝传奇》。该幅长卷由泉州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蔡永辉教授前后历时三年创作而成,可谓是近年来泉州乃至福建省内少有的巨幅美术力作。据了解,本次展览作为泉州市2020年社科活动资助普及宣传重点项目,旨在以泉州海丝文化视觉为主题,助力泉州海丝文化普及宣传工作。主办方希望通过本次展览,继承和传播海丝文化,把海丝泉州文化魅力转换为可流通与传播的视觉艺术资源。

  近日,蔡永辉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古泉州海丝传奇》长卷的创作及展览情况。

  祖籍石狮灵秀的蔡永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泉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泉州市文化名家、福建省美协水彩艺委会委员、闽南画派副会长、福建省海丝视觉艺术中心主任等。多年来,其艺术创作的主攻方向为油画和水彩画,在此领域深耕了20年之后,他开始思考艺术创作的取向问题。“我觉得艺术不应仅仅满足个人的娱乐或者说在业界的交流需要,它应该发挥更多的作用。生活在泉州这座闽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我想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泉州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给世人带来更多的文化表现。”为此,他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古泉州海丝传奇》长卷最终完美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谈起这幅长卷的创作初衷,蔡永辉教授表示,他所理解的“海丝精神”,就是文明互鉴、共生共存、互相进步,因此,无论是创作还是展览,他都希望能够表达出这样的精神。据其介绍,《古泉州海丝传奇》采用中国水墨画和数字艺术手段,讲述了精彩的古泉州海丝文化传奇。整件作品的画面内容分为五个篇章,包括首篇“海丝源起”、上篇“刺桐古港”、中篇“光明之城”、下篇“刺桐风情”和尾篇“舌尖刺桐”。这些篇章彼此呼应,既保留了长卷能够铺陈开来的编排设计,也可以化整为零地逐页独立展示。而对于其中的关键性画面或者故事内容,也都标注了地名或人名,使得长卷前后内容相互连贯,从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主体。

  记者注意到,石狮的石湖码头、万寿塔(姑嫂塔)和六胜塔等标志性景点均出现在了画卷当中。而泉州的节令美食与节庆民俗,也在这幅长卷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示,既有“半城烟火半城仙”,又有“半城好料半城鲜”,作者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了泉州的市井烟火气。

  “有人问,这幅长卷里的很多人物、神仙,包括一些动物,为什么都充满了一种卡通味。实际上,这也是我在创作上的初心。我特别希望让更多的人在欣赏、阅读这幅长卷的时候,能够以一种很轻松的方式进行体验,并且整个过程是很开心的。当然,这种体验只是娱乐的一个过程,我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这幅长卷讲述的故事,去揭开古泉州海丝传奇的神秘面纱。比如长卷中的神仙都是为泉州老百姓所熟知的,并且我画的是他们在与老百姓一起欢度节日的情景,亲民、和谐,这在无形中就体现出了我们泉州地区兼容并包的宗教文化特征。还有在长卷的关键部位,我画了一艘很大的宋代古船,上面承载了我们千年海丝文化沉淀下来的一些历史名胜。再比如说我把‘惠女阿芳’跟‘蟳埔阿香’这两个我自己独立创作的IP形象,自长卷开启便一直穿梭在每一个情景里,从而串联出泉州海丝的历史、名人、节庆、民俗、美食、民间传统技艺等丰富内容,以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再现海丝精神之精髓。”对于创作理念,蔡永辉教授这样阐述道。

  实际上,《古泉州海丝传奇》长卷的诞生和“海丝传奇——梦回古泉州刺桐”展览的举办,也是蔡永辉教授对“惠女阿芳”和“蟳埔阿香”两个IP形象创作的总括与延伸。2009年,他开始了“惠女阿芳”IP形象的艺术创作工作。2012年7月起,“惠女阿芳”闽南文化系列漫画在《石狮日报》首发后,引起了诸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跟进,并以其鲜明独特的形象标识备受社会各界好评和热捧。“我在创作‘惠女阿芳’‘蟳埔阿香’闽南文化系列漫画时,多次走访古迹村落、查阅文献、拜访历史学家、民俗学者等,做了大量的海丝遗址人文历史与闽南传统民俗文化的深究和积淀工作。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不断探索时代潮流趋势下身处海丝起点的闽南文化,并以绘画艺术形式作为进行广泛传播的表达方式。我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在这片多元文化的土地上生活,本就是我最大的灵感源泉。”

  可以说,这幅长卷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最难的是既要保持和展现画作的艺术美感,又要让其通俗地表达创作者的初衷和心境。为此,主办方在展览现场的布置上也是煞费苦心。记者在现场看到,十米长卷的立体延展配套方式,不同于过去单一的作品展示形式,展厅侧墙陈列有画卷精彩局部延展出的6大幅画面,便于充分解读和欣赏;展厅空间两侧分布有6组多层落地和高空悬吊的大型立体图像模板,均由画卷精彩局部的神怪、人物等元素选取,并放大数倍而成,给观众以视觉冲击力,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够很快融入视觉、触觉的多元、立体互动体验。从目前的观展情况来看,本次的布展方式满足了不同观众的观展习惯和打卡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文化普及、宣传效果。

  令人欣喜的是,本次展览结束后,主办方还计划进一步拓展活动形式,把活动内容编辑成册出版,这无疑将进一步丰富泉州海丝文化的艺术理论和实践成果,令人期待。(记者 李自涌)


原文链接:http://epaper.ssrb.com.cn/h5/html5/2020-10/23/content_1678_3489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