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7日至6月15日,我院顺利完成了2022级生物科学1班、2班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工作。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实践性环节,通过野外实践,主要通过观察、记录野生植物、园林花卉植物及其生态环境,并采集标本;通过观察、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及鉴定植物、压制植物标本的方法;通过资料查询,了解常见植物的开发利用价值,以达到理论联系实践,掌握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次植物学野外实习工作由植物学足球博彩吴文杰、王艺璇和傅淑带队,2022级生物科学专业1、2班学生分批次进行实习,实习学生人数达到118人,实习地点为泉州师范学院东海校区(1天)和泉州市永春云峰山庄基地(4天),该基地海拔600多米,处于云天林海之中,浓郁密林,具有丰富的自然植物资源。本次植物学野外实习分为三个环节:植物的野外观察与分类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的辨识测试。
一、提前准备,积极组织
学院高度重视本次野外实习工作,2月23日,海洋与食品学院院长袁建军、生物科学系主任陈细香、副主任王艺璇和植物学教学团队负责人吴文杰教授一同前往永春云峰岩进行了实地考察,从实习工具材料的采购到交通住宿的安排,各项准备工作均有条不紊的开展。6月5日,植物学教学团队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介绍了本次野外实习的任务要求,并从重要性、安全性和纪律性方面,勉励同学们充分利用好本次野外实习的宝贵机会,圆满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
本次实习第一天安排在泉州师范学院校区进行,校区内共有植物4门60科166种植物,不仅可提供多样的植物资源,而且能让同学们对校园进行再认识,激发同学们对校园的热爱。之后四天的实习在永春云峰岩进行,同学们每天早上8:30沿着不同路线出发,指导老师沿途向同学们介绍各种植物的分类特点、形态特征描述、生长环境和应用价值。在途中,同学们浑身湿透,已然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但在老师的悉心讲解下,同学们对野外植物多样性有了新的认识,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主动地参与到植物标本的采集工作,从被动吸收逐渐向主动学习转变。
三、收获多多,受益匪浅
本次植物学野外实习完成了预定目标,经分类鉴定,共采集到了菌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43种,对这些植物进行了分类鉴定,并制作成了植物标本。为了测试同学们对已采集到植物的分类辨识掌握情况,在实习结束前夜进行了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试卷测试,测试时每位同学随机抽取5种采集到的植物标本,分别描述出各植物标本的种名、分类地位、形态术语、生长环境和应用价值。测试结果表明同学们均已较好地完成了对野外植物辨识的任务,收获知识的笑容展现在每个同学的脸上,也实现了课堂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的相互补充、完美结合。
供稿:傅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