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习 文 选
第(2010)14期 总第14期 刊号:校内(部)012
李慎明: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生命
开篇前我先用一定篇幅谈谈2010年7月5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75岁高龄的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老人的《今天谈信仰为何变得沉甸甸》的文章。
文中说:50年前,我在北大读书。那时我们也谈理想,也谈信仰,当时我们的中心话题是:报效国家,尽快完成学业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中国。我们的青春同朝气蓬勃的新中国一样,时时都充满向上的活力。而50年后的今天再谈信仰,为什么突然觉得沉甸甸的?
在有些人看来,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的年代,我们谈理想谈信仰,似乎很不合时宜。而在我们这代人看来,信仰不仅是理念和精神,更是人生的指南和人生的最高追求。不谈信仰,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就无法理解。在中国革命史上,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过6位亲人,是社会上都知道的,徐海东大将的家族有70多人牺牲就少有人知了,我也想起我家的历史,从我父亲投身革命直到新中国成立,贺龙宗亲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其中一个15岁的叔叔被放在笼屉里活活蒸死。父亲贺龙在世时,认为满门忠烈,都是为国家献身,那是战争和革命事业需要,不必要常提我们自己,所以很少有人知道。
3年前,我女儿为缅怀先辈业绩,自费出版了一本贺氏宗亲英烈名录,社会上才知道这件事。我重提这些历史,决不是要重温家族的光荣,而是要说明信仰的力量和理想精神的旗帜。
贺捷生同志在文章最后满怀激情地说:“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是不能‘死机’的,它应当被激活。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有更宏伟更高远的目标,我们应该循着这个目标奋发努力。”看了这篇文章,我的心情既十分沉重又充满喜悦。沉重的是,社会上不少人理想沉沦;喜悦的是,社会上更多的人重新呼唤信仰。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合理合法的私利。我们并不反对每个人把自己和家庭生活搞得殷实一点。但是,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仅在自己的私利和安乐窝里打转转,这决不是一个高尚的人,而是一个没出息的人。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这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至少应该有爱国主义精神!共产党员还应该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根本利益发热发光,就会像陨石一样,在穿透大气层时不惜消陨自己。
一个人能否具有正确的信仰,其结果相差甚远。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来说,失去了正确信仰,极有可能害人害己。近些年,不少犯错误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受到党纪国法处理时,几乎都痛哭流涕,反省说,自己放松了学习,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应该说,这是发自肺腑之言,不是言不由衷的“官话套话”。正确的理想信念,应当是我们的灵魂。燃烧绚丽青春,放飞理想信念,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资料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第8期)
送:校领导,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宣传委员,各二级学院院长,机关各部(处)主要负责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 (共印1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