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能有不能》(《学习文选》2011年第30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1-18浏览次数:281

     

第(201130     总第57      刊号:校内(部)012

中共泉州师范学院委员会宣传部              20111118

 


 

吉炳轩 :人各有能有不能

 

公元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唐高宗从东都洛阳出发,到泰山封禅。

唐高宗君臣十月二十八日从洛阳出发,十一月二十日到达濮阳。在行进的路上,唐高宗问大臣窦德玄,濮阳为什么称为“帝丘”。 窦德玄不知道,没敢回答。大臣许敬宗看窦德玄答不上来,就跃马上前对高宗说:“以前颛顼帝曾住在这里,所以称为帝丘。”这本来是君臣途中一段很平常的对话,路过一个地方,就地名的来历顺便问一下,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这很正常,也不说明什么问题,更不能证明谁的才能强,谁的才能弱。许宗敬答了也就答了,大可不必拿来做什么文章。但这个许宗敬自认为学识渊博,在皇帝面前露了脸,就对跟随的其他大臣说:“大臣不能没有学问,我看见德玄回答不出来,心理实在感到羞愧。”言下之意很清楚,就是窦德玄没学问,而自己才有学问。他洋洋自得,神气得很。窦德玄对许宗敬也不客气,回答说:“每个人都有他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我不勉强回答我所不知道的事,这就是我能做的事。”我不知道,我就不瞎说,这样做就是对的。朝中权威大臣李勋这时也说话了:“敬宗的见闻很广,这很好,但德玄的说法也不错。”活了稀泥,两不得罪,又制止了一场可能引发的争论。

史书记载这一段对话很有意思,细细品味,三个人讲的都没有错。许敬宗见多识广,替窦德玄回答了皇帝的问话,认为大臣都应该有点学问,知识面广一点,也是应该的。当然显示自己,贬损他人,肯定在德行上差了点,但话没说错,理是对的,就是方法不当,动机不好。窦德玄不知就是不知,不去不懂装懂、瞎编乱造,或找其他理由来为自己遮丑,认为不知道并不丢人,因为每个人都与所能有所不能,不做不能的事,也算坦坦荡荡,讲出的理也实实在在,就是态度不太好,不知道就该谦虚点,不但不谦虚,还振振有词。李勋不愧是老成持重,善于调和矛盾,对两个人都表扬肯定,而且句句在理,让人受用,知识多很好,不知也没有什么,实事求是也很好。

我在这里不是有意弯弯绕,而是借此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班子里头,如何合作共事。一个班子就如同一盘棋,车马炮,士象卒,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作用,也各有各的本领,相互协调,团结一致,才能打胜仗。如果车马炮各自夸耀自己的本事,而轻视别人的力量,这盘棋肯定下不好。人都有所能有所不能,各自发挥所能,并去弥补别人所不能,这是美德。我们有些同志,自己不能,还不承认,不愿求教别人,认为自己什么都行,甚至不懂装懂,利用掌握的权力,胡乱发号施令,干了不少自以为是的错事。有的同志自视才高,到处卖弄,看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多少有点成绩,就四处炫耀,唯恐天下人不知,埋没了自己的功劳。这些做法都是不好的。

“大臣不可以无学”,“人各有能有不能,吾不强对以所不知”,都有道理在里边,值得学习。

 

(资料来源:《红旗文摘》2011年第5期)

 

校领导,各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宣传委员,各二级学院院长,机关各部(处)主要负责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       (共印100份)